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 > 工作动态

“一种五收”!郭河这个合作社年销售额千万元

时间:2021年08月27日 来源 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

   “轰轰隆隆……”8月18日,在郭河镇中岭村自然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基地,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稻杆。趁着难得的好天气,工人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驰骋,加紧收割,颗粒归仓。

   现在是头茬稻谷的收割,要尽早为第二茬再生稻做好准备。自然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卫斌介绍:再生稻口感好、营养高,深受消费者欢迎,是合作社近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。

   2020年,王卫斌与华中农大、湖北省农技推广中心合作,尝试稻再鸭菇生态种养殖。在种植再生稻的同时,每亩稻田投入2025只麻鸭。再生稻第二茬稻谷收割后,他将废弃稻草发酵利用,在稻田露天种植大球盖菇。

   当日,记者走进王卫斌的种养殖区域,只见土鸡成群,时而在地里觅食,时而鸣叫;麻鸭或在稻田里穿梭,或在树荫下乘凉;山羊在宽阔的草地里闲庭漫步,不远处猪舍里,数百头太湖土猪也吃的正欢。

   “这就像一个小小的生态圈,我们稻谷不打农药、不施化肥,全部自然生长。王卫斌说,鸭子投入到稻田后,吃稻田里的野草、虫子,产生的粪便自然肥田。稻谷生长产生的稻草可以用来种植大球盖菇,既保证了作物的无公害,也没有产生污染,还实现了“一种五收”:即水稻收两茬,以及收售鸭蛋、生态鸭和大球盖菇。

   早在2013年,王卫斌就来到了中岭村,成立仙桃市河堤岸生态牧业有限公司。

   “我们最开始是带动村民种植甜玉米。”王卫斌说,甜玉米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,经济效益是村民种植水稻和棉花的2倍以上,一经推广,便得到了村民的支持。为解决玉米秸秆处理问题,王卫斌又从陕西富平引进了500头奶山羊,将秸秆发酵处理,作为山羊饲料消纳,实现了秸秆的无公害处理,也成为了他生态农业的第一步尝试。

   2015年,王卫斌成立了自然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,流转土地,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科教农业培育基地,正式尝试生态种养殖模式,将玉米、秸秆、米糠等制成饲料,用来喂养土鸡、土猪、山羊等,保证了农牧产品的绿色、生态、健康。同时,对畜禽粪污发酵处理,“变废为宝”进行还田,成为了稻田和玉米地、蔬菜地里最好的有机肥料。

    2016年,在市科协推荐下,经省科协批准,仙桃市河堤岸生态牧业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,主要开展再生稻、发酵床养殖、粪污还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。同时,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校外教学实习基地,每年暑假一批又一批农业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走出校园,来到王卫斌的基地、农场,进行生产科研活动。

   “生态种养殖周期长,回报更长,如何打响品牌、卖出价格才是关键。”王卫斌依托“公司+合作社+家庭农场+基地”模式,将自家土鸡贴上“村旮旯”品牌,生态种养殖的大米、大球盖菇、土鸡蛋、土鸡、麻鸭、羊肉等农副产品受到不少人的青睐,订单通过网络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各大城市发来,年销售额实现1000万元。

 

 

版权所有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:中国仙桃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