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 > 工作动态

扎寨乡村的健康营地——全市首家“医卫融合健康科普工作室”首日活动侧记

时间:2021年02月19日 来源 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

   “听你这么一说,我就放心了,看来还是得听专业医生的!”2月8日,剅河镇卫生院医卫融合健康科普工作室里,慢性病患者王大妈听完科普讲解,如释重负地感慨。

  这天,全市第一家“医卫融合健康科普工作室”在剅河镇卫生院正式挂牌。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主任杨亚莉坐诊接待患者,并面对面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。闻讯而来的村民,听得津津有味。

  把“阵地”建在群众家门口

  “吸烟的人挺伤心”“借酒消愁愁更愁”“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高”“新冠肺炎下的胸闷怎么破”……科普工作室内外走廊上、橱窗里、墙壁上,一眼看去尽是图文并茂、幽默风趣的科普原创小文章。络绎不绝的慢性病患者,边看边问边听讲解,兴味盎然。

  2020年,杨亚莉作为“医共体”下沉医生,被派往老家剅河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。通过深入走访农户,她发现很多慢性病患者的医学科普知识极度匮乏,有的盲目硬扛,有的瞎花钱乱买保健品,有的明明已患病却拒不承认有病……乡镇医护人员的医卫素养也亟待提升。

  怎么把科学严谨的医疗健康知识,化为通俗易懂的“劝导文章”? 杨亚莉煞费苦心。她除了自己带头写,还利用多年做“科普使者”的身份,发动圈内专家齐动笔,再调集一切可用资源,出主意、做图文、拍视频。线上线下同步推送,尽可能影响更多人。

  线下,是乡镇卫生院里的科普室;线上,是“剅河镇医卫融合健康科普群”。这线上线下之前的功课,是杨亚莉和同事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。

  把团队带到百姓身边

  单个力量有限,团队智慧无穷。杨亚莉利用“国内心电图骨干医生”身份,“召集”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心内科专家医生。他们时时在线,随时答疑解惑。需要了解正确科普知识或咨询就医的,她有问必答,碰到拿不准的,立即到微信群里求教。

  “杨医生,您看这家医院的号,我都排了好几天的队了,还是没挂上,孩子等着要做手术呢……”上午11时,一位父亲试探着开口。杨亚莉二话不说,直接打电话求助上级医院的老师,很快给孩子落实了去省城医院做手术的事。

  线下,目前人数有限。但线上,即“科普团队群”里,有省内外知名专家50多人。这些人,都是杨亚莉的“铁杆后援”和良师益友,是全市医卫融合健康科普工作室的底气、支撑。

  “目前已经有很多省级大医院的专家,答应来剅河授课了!”采访时,她一边忙碌,一边自豪地打开电脑把预约排班表给我们看。表格上,2021年全年48位专家的授课时间、地点、主题一目了然。

  把服务贯穿诊疗全过程

  自从去年被拉进“医卫融合健康科普群”, 剅河镇马脑村60岁的李大爷就常常下意识地看看手机,“生怕错过了医生发来的健康提醒。”他的高血压老毛病,最近几个月控制得很好。

  为了与居民保持畅通联系,做好慢性病的健康提醒,杨亚莉已建起3个健康科普微信群,对慢性病患者随时随地进行健康宣教,有空就在线解答健康方面的咨询,努力实现“医生下班不下线”。作为受益者,李大爷现在还主动当起了健康宣教员,经常向身边亲友宣讲医卫知识,“活学活用”“现身说法”,带动感染了不少亲友邻居。

  “这个科普室只是起点。”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探索实践的深入,全市将有更多科普室挂牌。更多像杨亚莉这样的爱心医生,将会以公益使者的身份,将高深严谨的医学科普知识,化作贴心儿女、知心朋友间的妙论趣谈,浸润基层患者,服务全民健康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《仙桃日报》

版权所有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:中国仙桃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