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学会之窗 > 学术交流

上海自然博物馆:另辟蹊径 独到讲述小饰品里的大时代

时间:2018年05月09日 来源 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

    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,比利时作为“欧洲十字路口”,见证了许许多多欧洲乃至世界文明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。将在今年5月开放的比利时安特卫普“钻石之家”博物馆(DIVA),就珍藏了一个个发生在大时代中的小故事。它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的“从自然奇迹到艺术瑰宝”预展,让我们得窥它独到的展览叙事手段。
       精致摆件折射全球化
       一枚浑圆的椰子壳上,精心雕刻出了层层叠叠的羽毛;配上同样精致的白银鸟头和鸟爪,以及其他一些细小的零件,一只与真正的猫头鹰大小相当的艺术杯就诞生了。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厅里,来自DIVA的这件16世纪中叶的艺术品,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那个欧洲人以航海探险发现世界,并且抱着猎奇心态收藏异域文明艺术品的时代。
       作为比利时最大的港口,安特卫普从几个世纪前的“大航海时代”直到今天,一直是全球海运网络里的重要环节。货船运来的各地奇珍,让安特卫普成了珠宝和奢侈品贸易的重镇。随着餐具、摆件等各类银器在欧洲流行起来,安特卫普也成为银器制作和贸易的中心之一。在DIVA看来,这些跨越时光传承至今的饰品,其实蕴含着欧洲社会发展历程的珍贵信息。因此,这家收藏钻石、珠宝和银器等饰品的博物馆,就致力于打破光阴流转带来的文化隔阂,挖掘出馆藏饰品中蕴含的时代思潮,以及各色人等的人生故事。
       猫头鹰杯的选材,便反映出16世纪中叶的欧洲社会看待东方的态度。白银和椰子(壳)通常在西欧以外的地方出产,因此在当时的欧洲,用它们搭配制作艺术品,就被认为是充满异国情调的组合。另一方面,椰子和其他一些来自远方,而且由生物形成的材料,比如乌木、热带贝壳和珊瑚,又被认为代表着大自然造物的奇迹,因而是艺术创作的上佳选择。安特卫普作为这些材料的贸易中心,需要满足整个欧洲对它们的需求。运用这些异域风情的材料制作的艺术品,则被贵族和富豪安放在“珍奇屋”(Kunstkammers)里陈列,用以玩赏和向人炫耀。这些包罗万象的收藏活动,便是现代博物馆的源头之一。
       一把1734年制造的银质茶壶,则见证着欧洲与中国被茶叶联系起来的缘分。16世纪,来自中国的茶叶和饮茶习惯在欧洲推广开来,到17世纪末,中国饮茶文化已经在欧洲日益流行,来自中国的瓷器在欧洲各地也变得非常普遍。由于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海运,加之苏伊士运河远未开通,从中国运抵欧洲的茶叶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。因此,在豪富阶层看来,只有精致得堪称艺术品的银质茶具,才拥有和上好中国茶相配的极致奢华。
       于是,当年的法兰德斯地区(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比利时)与荷兰的银匠,就倾向于从中国瓷器上寻找灵感,为银质茶具赋予他们理解的“中国元素”。和同时代的很多银茶壶一样,这把茶壶的壶嘴也被塑造成龙头的形状,使饮茶的人能想起茶叶原产自中国。茶壶上的雕饰,则源自一个中国瓷盘上屏风使用的装饰元素。银匠凭借高超的手艺和想象力,将平面图案移植到了银器的表面,让这件原产于布鲁塞尔的茶具,拥有了鲜明的“中国风”。
       因时而变的流行元素
       除了人类走向全球化的见证,也有一些入藏DIVA的饰品,为几百年来欧洲社会流行元素的变迁留下了“快照”。一件17世纪末出产于安特卫普的“风车杯”,就以它在宴会餐桌上扮演的有趣角色,为当年法兰德斯地区的酒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记录。
       在17世纪的法兰德斯与荷兰,人们对酒有着褒贬不一的态度。一方面,描绘宴会宾客的画作成为流行;但与此同时,也有作家出版了关于饮酒及酗酒的小册子进行道德说教。在1628年出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本书上,我们发现了当年流行的饮酒游戏,风车杯就是其中之一。
       这种装置的用法,略有些近似古代中国行酒令使用的酒筹。人们在风车杯里灌满酒,由一个人吹动风车,它的旋转就可以带动一套机械装置,使风车模型上“磨坊”里的小刻度盘转动,停在不同的号码上。而每一个号码,就对应着赴宴者们事先约定的不同事件。
       一件诞生于19世纪末,以一对镶有钻石的翅膀装饰的带状头冠,则与德国作曲家威廉·理查德·瓦格纳的歌剧代表作《女武神》密切相关。19世纪中叶,瓦格纳用26年时间,完成了北欧神话题材的四联歌剧《尼伯龙根的指环》,《女武神》是其中的第二联。随着他的歌剧在欧洲各地不断上演,剧中女武神们头戴羽翼战盔、英姿飒爽的扮相,也深受女士们的欢迎,甚至成为正装的装饰元素。1883年,巴黎的珠宝商阿方索·富凯设计了一个有羽翼的带状头冠,采用类似装饰元素的设计随后接踵而至。这些头冠的翅膀可以被拆下来,作为胸针或是发饰使用,为女士的正装带来一些变化。
       如果说羽翼头冠是属于舞会的流行,那么比它略晚一些的白银镀金材质的皮带扣,便是妇女解放的先声。在近代的欧洲,社会中上层的女子往往被要求穿着紧身胸衣,但这样的装置很不舒服,不仅可能造成呼吸困难,甚至可能给女子的骨骼和内脏带来永久性的伤害。随着工业革命成果的传播,比利时成了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转变成工业大国的国家,新的观念也在重塑着这个年轻的国家,其中之一便是妇女变得更加自信。她们谴责穿着紧身胸衣的传统,用皮带作为衣裙的分野。外观颇为繁复,看上去仍然不失阴柔之美的皮带扣,却是历史变局的见证。
       饰品里蕴含悲欢离合
       作为生活用品,饰品往往会有曾经使用它的主人。他(她)可能身居高位,也可能是被不由自主卷入时代洪流里的普通人。他们的人生与饰品的交集,有可能会记录下重大历史事件里被人们忽视的侧面。
       一个1739或1740年出产自巴黎的黄金鼻烟盒,就是DIVA的收藏中满载往事的一件。在它被金匠制造出来的时候,法国尚是波旁王朝统治时期,首都巴黎则是欧洲的“潮流风向标”。当时的法国上流社会,流行从贝壳工艺装饰演变而来的洛可可风格装饰,崇尚优雅和不对称的设计方式。这个鼻烟盒上繁复的曲线,就是早期洛可可风格的典型示例。
       但这件鼻烟盒更为引人入胜的,是它蕴含的独特故事。19世纪初,统治法国的拿破仑·波拿巴凭借军事天才扫荡西欧,将荷兰变成了法国的附庸国,由拿破仑的弟弟路易·波拿巴统治。在此期间,荷兰著名画家彼得·保罗·鲁本斯的大量作品流散到了法国,其中包括了他著名的宗教画作品《三博士朝圣》(反映耶稣诞生的故事)。1815年拿破仑败亡之后,在沙勒罗瓦(Charleroi)的贵族范·哈尔的努力下,这些被荷兰视为国宝的画作得以完璧归赵。为了感谢范·哈尔的工作,荷兰与比利时共主威廉一世将这个极具艺术价值的鼻烟盒赐给了他,用这份在门外汉眼里难以理解,对懂得艺术之人来说却是格外优雅超逸又重如泰山的礼物,表达了来自国家的感激之情。
       在DIVA博物馆的藏品里,见证了“大时代”的并非仅此一件。一枚1925年出产自巴黎的胸针,竟然用到了钻石、金、铂金、人造白金、孔雀石、青金石、珊瑚、仿古石和碧玉总共9种材料,交织成华丽的花朵图案。这种复杂的设计,其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类“余波”。当战争硝烟散去,人们准备拥抱新生活的时候,流光溢彩的装饰艺术就在欧洲崛起。
       而通过展厅里播放的视频,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故事:为躲避迫害从葡萄牙来到法兰德斯的犹太商人,又渡海来到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英国,与查理一世国王从法国娶来的亨莉埃塔王后做成了生意。作为“距离王族贵胄最近的普通人”,这个珠宝商的家族亲历了英国内战、国体转变和这一切带给欧洲大陆的余波。在1688年英国发生“光荣革命”之后,玛丽二世女王与她的丈夫,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(威廉三世)又成为他们的新主顾。而在另一段视频里,当珠宝商们在欧洲通过官场运作,争夺印度出产的钻石原石的时候,英国与法国也正在印度展开殖民竞争……一段段看似属于普通人的故事,却折射出欧洲乃至世界的一个个变局。    
文/ 马之恒
 

版权所有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:中国仙桃网